論衡

2009101122:28

 

疾虛妄古之實論 譏世俗漢之異書

論衡 是中國東漢時期

思想家王充的重要著作

全書共13 85 20多萬字

主要闡述作者無神論的思想觀點

對當時社會上儒術盛行進行批判

 

儒家思想是東漢的主流

但與春秋戰國不同的是

儒學摻進了神秘主義與讖緯學

使儒學變成 儒術

本書就是針對這種儒術

進行細說微論的批判

解釋世俗之疑 辨照是非之理

即以實爲根據 疾虛妄之言

冀悟迷惑之心 使知虛實之分

是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

但因本書詆訾孔孟與儒家思想

故遭歷代帝王與文人

抨擊與冷落和禁錮

並將本書視爲 異端邪書

 

物勢篇

漢儒思想體系是由

獨尊儒術的董仲舒

所提出的 天人感應說

就是天創造人與五穀萬物

更生下帝王來統治萬民

本書從宇宙觀上反對此論調

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氣構成

不過書中所描述的宇宙觀

終究得聽命於自然的支配

這是古代唯物主義的缺陷

 

 奇怪篇

書中關於物種交合和生産的說法

只是直接觀察的自然描述

但這種直觀是非常真切的

且發表此見解須極大的膽識

因爲反對天授君權的論調

在古代是會被抄家滅族的

這就是本書的偉大之處

 

治期篇

一治一亂是同樣的自然現象

而非取決於上天或人的意志

書中是從自然主義的唯物論出發

否定天和帝王是歷史發展的力量

並吸取先秦以來各學派的思想

對各學派的天道禮法進行評述

因此後人稱本書是

博納百家之言的古代百科全書

可惜書中無法擺脫時代的侷限

但卻對後世的唯物主義者

與無神論者産生莫大的影響

 

別通篇

對一位求知識淵博的人來說

博覽諸子百家經典是必要的

書中曾比喻說 涉淺水者見蝦

頗深者察魚鼈 尤深者觀蛟龍

故所涉獵的程度和深淺不同

其所見聞和收穫自然也不同

求學之道亦是 入道彌深所見彌大

淺者見傳記諧文 深者入聖觀秘之

 

累害篇

凡入仕宦稽留不進 行節毀傷不全

罪過有累積不除 聲名有暗昧不明

書中將仕宦前後所遇的問題

歸納爲三累三害

鄉里有三累 朝廷有三害

鄉之三累指仕宦前遇到的麻煩

朋友反目 相爲毀傷 一累也

庸才忌妒 毀傷高才 二累也

交遊失和 轉相攻擊 三累也

朝之三害指仕宦後遭受的陷害

泯滅良知 相互詆毀 一害也

為清非實 毀名盜陷 二害也

朋比為奸 心生怨懟 三害也

書中所舉的三累三害 生動而具體

恰如作者的切身遭遇

 

博學奇儒王充簡介

王充 字仲任 會稽上虞人

曾師從班超之父班彪門下

喜博覽群書但不死記章句

且過目不忘 並精通百家之言

東漢時期有三位名思想家

王充 王符 仲長統

王充的 論衡 一書

批判當時的頹風陋俗

其觀點精闢獨到 石破天驚

王符 字節信 著有潛夫論

抨擊當時的社會弊端

其議論愷切明理 溫柔敦厚

仲長統 字公理 著有昌言

剖析當時的社會亂像

其見解危言峻發 振聾發聵

後漢書作者范曄將

三人立合傳並譽爲漢世三傑

但王充在許多觀點上對

後二家的有莫大的影響

是漢代最傑出的思想家

 

我評王充

神仙打鼓有時錯

更何況是身為人的聖賢呢

聖賢言行雖為後世表率

但絕非是金科玉律

精擅儒學的王充 只是對

孔孟之言的矛盾點與儒術的荒謬

提出質疑與見解

故不算是 儒家叛徒與名教罪人

應該說是 儒家思想的革命家

 

讖緯是古代讖書和緯書的合稱

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

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

而發展成在廟宇裹求神問卜

漸漸地更加簡化為求簽

 

本文參考資料

田昌五---王充評傳

萬斌---論衡之人王充傳

邵毅平---論衡研究

劉謹銘---王充哲學的再發現

李維武---王充與中國文化